查看原文
其他

20本书带你看遍中国书籍史

PAM 明珠美术馆PAM 2023-06-28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陈继儒《小窗幽记》


戳视频了解“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


日日是好日,天天读书天。书籍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悠久古国,中国的纸质印刷书籍早于欧洲,中国书籍的制作、收藏及传播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古籍的传统与西方相差很大,在刻版、印刷、装帧样式等方面都不同。

Tips1书籍小史

古埃及的书籍大多抄写在莎草纸上,中国最早的书籍有简牍和帛书,包括后来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它们大都以手卷的形式存在。而西方书籍的装帧与东方书籍来自不同的传统,它们来源于近东及中东地区公元2世纪到4世纪的古抄本书籍,也就是将书页折叠起来,缝制成册,这种书籍形式被称为册子本(Codex)。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


“我们的文明史是书籍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以“风景与书”为题,将目光投向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书籍,投向从古至今的书中风景,“指向艺术、指向历史”。流经历史长河的书籍不仅是文本的载体,其中留驻的阅读与收藏印记,也使得书籍本身成为历史,成为艺术品。


关于书的问题

☆我们所读的书是如何从最早的简牍、手卷发展成现在的样貌?

☆中国古代书籍如今还能看到的存世珍本有哪些?

☆如何看懂一本古书?

正值四月读书天,让我们以20本珍罕之书回顾时间长河中的中国书籍小史,领略从五代、宋、元、明、清至近代的千年书籍之变
 

 / 五代(907-960) / 
 

在印刷术发明前,所有书籍都是手写而成的,这类书籍后被称作“写本”。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字书和历书等。

《雷峰塔佛经》


01




《雷峰塔佛经》展出现场

五代,手卷,纸本水墨

12.4 x 297.5 cm

作品展出于“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下皆同


西湖畔的雷峰塔大家都很熟悉,关于雷峰塔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雷峰塔据说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为爱妃所建,1942年塔倒,人们从塔砖里发现了佛经,就是《雷峰塔佛经》。

这部经书的全名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陁罗尼经》,是长而窄的手卷形式,卷头写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并有题画。这种在塔砖里藏经的方式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只有这一例,为雷峰塔又增添了一笔传奇记事。

Tips2五代刻本鉴别

今天能看到的五代刻印本,和唐代刻印本一样都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书册,而是零星印刷品,其鉴别特征包括:

· 或是单页,或是像古写本那样联缀成卷子

· 画像都用线条构成,比较古拙

· 文字的字体也都比较古拙,不是宋刻本中常见的欧体或颜体



《雷峰塔佛经》展出现场



 / 北宋(960-1127) / 
 

到了北宋,雕刻上版而后印刷的“刻本”才逐步取代写本成为书籍的主流。宋人刻书态度严谨,刊刻和印刷水平都很精良,所用纸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气氛浓厚,当时刊刻印刷的书籍自然成了后世藏书家的珍藏。

宋版书历时千年,到现在存世稀少,尤其是北宋版的书,佛经以外的北宋版经史子集可能全世界加起来不会超过二十本。

《结莲社集》


02




《结莲社集》展出现场,省常(编)、周小英(题跋)
北宋,杭州西湖昭庆寺刻本,纸本水墨
29.9 x 18.4 cm


《结莲社集》顾名思义,是集结莲社里的人士所作诗歌的一部总集,莲社由杭州昭庆寺僧人省常创立,是现在所知北宋最早的诗社,省常主编的这部诗歌集,是现存最早的北宋孤本诗文集,也是除佛典之外存世最早的北宋刻本。


《结莲社集》首页“经筵”章

中国大陆收藏的北宋版经史子集类书籍不超过五部,能够确证是北宋版的也就两三部《结莲社集》是其中最可靠的一部,书中颜柳合璧的字体是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而除了对比同时代文物的纸张、书体之外,首页上的“经筵”章也是锁定它为北宋刻本的决定因素。


《结莲社集》



 / 南宋(1127-1276) / 
 

书籍刊刻在宋代逐渐形成了浙江杭州、四川眉山两个刻印书籍的中心,所刻的书籍通常称为“浙本”、“蜀本”。南宋时,福建建阳也成为刻书中心之一,刻的书称为“建本”,也称“闽本”。随后山西临汾又形成了一个北方刻书中心,刻的书称为“平水本”。这四大中心刊刻的书籍在字体、纸张、版式、避讳、装帧等方面各具特色。


《宋书》


03




《宋书》残叶展出现场,沈约(撰),周小英(题跋)

南宋,眉山七史刻本,纸本水墨

31.7 x 40.3 cm


宋代绍兴年间,时任四川转运史的井宪孟在眉山刻印了记载南北朝时期宋、南齐、北齐、梁、陈、魏、周史事的七部断代史书,史称“眉山七史”,是南宋蜀地版刻的杰作,为后世藏家所追捧。

宋代四川眉山刻书多是大字,字体多为颜体,世称蜀大字本,又称眉山本。“眉山七史”是现存历史最久的蜀刻大字本,《宋书》位列“七史”之首,由南朝史学家沈约撰写,文笔雅洁,史料丰富,是研究刘宋一朝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宋书》


《晦庵朱文公文集》


04




《晦庵朱文公文集》,朱熹(撰)、周小英(题跋)

南宋,杭州刻本,纸本水墨

31.7 x 21.2 cm


朱文公即朱熹,宋代理学家,号晦庵,世称朱文公。这部《晦庵朱文公文集》是朱熹的诗文集,南宋宁宗年间的官刻本,在杭州刊刻,字间方正,间架舒朗,是传世印刷最为精美的朱熹文集。


Tips3宋浙刻本鉴别

· 看字体,宋代杭州刻书多用欧体,即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因为欧体比较整齐,笔划整齐得像刀切一样,用刀刻起来相对容易,很受刻工欢迎。

· 看版式,宋浙本多数是白口、单黑鱼尾,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常用简称。

· 看刻工姓名,宋浙刻本中官刻、家刻一般多记刻工姓名,全名或简称,记在每页版心的最下端,为鉴别版本提供了一种标尺。

· 看避讳字,宋人最讲究避讳,尤其重视避皇帝的名讳即所谓“庙讳”。常用意义相近的字替代,或故意缺笔,由此可以判断是哪一朝的刻本。


《通鉴纲目》


05





《通鉴纲目》展出现场,朱熹(撰)、周小英(题跋)
南宋,江西庐陵刻本,纸本水墨
29.5 x 40 cm


《通鉴纲目》也称《资治通鉴纲目》,是南宋朱熹在其门生协助下对《资治通鉴》删正订补的史学名著。该书取法《春秋》,开创纲目体是历代君主和文人的必读著作。南宋至清代,《通鉴纲目》不仅拥有为数众多的刊本,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衍生著作,对后世史学和书界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通鉴纲目》


此次明珠美术馆展出的《通鉴纲目》孤页,出自南宋江西庐陵官刻本,以大字提要为纲,小字分注为目,字体出入颜柳之间,隽美沉着,纸质匀洁紧致。自清以来“庐陵本”《通鉴纲目》即被视作宋版精品,后世传本稀少,此版不仅有助于认识江西刊本的特征,对于宋代版刻研究也提供了参照。

《陆士龙文集》


06




《陆士龙文集》展出现场,陆云(撰)、周小英(题跋)
南宋,华亭刻本,纸本水墨
29.5 x 40 cm


陆云,字士龙,西晋时松江人,年少聪颖,六岁能文,十六岁被荐举,之后平步仕途。《陆士龙文集》收录其撰写文章,我们看到这部文集是南宋时的华亭刻本,华亭是松江的古称。上海地区宋刊本传世甚少,这部宋庆元六年(1200)华亭县学刻本又是初印版本,字体方整可爱,墨色如漆,版面精洁,尤为珍贵。

《陆士龙文集》

延伸阅读:PAM在线 | 宋代人读什么书?

 


 / 元代(1271-1368) / 


由于宋元曾激战于四川,到了元代,南方刻书中心只剩下了杭州和建阳


Tips4元浙本鉴别

元浙本及浙本系统的刻本多沿袭宋浙本,除字体外略有变化:

· 看字体,元代多用书法家赵孟頫的赵体字,有些会在欧体基础上加入赵体成分,使结构和点画更流动灵活。

· 看版式,承袭南宋传统,多白口,也出现了一些细黑口,鱼尾仍都是黑鱼尾,版心下方不一定记刻工姓名。

· 看避讳由于元朝皇帝是蒙古族,蒙文名写成汉字都是音译,音译的汉字一律不避讳,因此元刻本都不避讳本朝帝讳。

· 看纸张,沿袭南宋传统多用白麻纸、黄麻纸、也有些用白棉纸,但与明代的白绵纸略不同,较薄。

· 看装帧,如果是原装,多是包背装,也会有蝴蝶装。



《文献通考》


07




《文献通考》,马端临(编撰)、周小英(题跋)
元代,杭州西湖书院刻本,纸本水墨
28 x 44 cm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这部书与《资治通鉴》相辅相成。有人说,读《通鉴》而不读《通考》,就好比读“纪、传”而不读“志、表”,只知一代的人物事迹,而不知一代的典章制度。相反,如只读《通考》而不读《通鉴》,犹如知“志、表”而不知“纪、传”。所以,只有两部书结合起来读,才会对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文献通考》展出现场

此书为元泰定元年(1324)西湖书院版,采用蝴蝶装(什么是蝴蝶装?可以戳此处了解),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六字,白口,黑鱼尾,版面开阔,字迹流美,极具宋刻的风貌韵味。


 / 明代(1368-1644) / 



过去藏书家通常称“黑口白棉纸明初本”,在明初(洪武到弘治),刊刻的书籍在版式上多采用大黑口,用纸以白棉纸为主,字体都是赵体字。但至明中期(正德、嘉靖、隆庆),刻本样式上起了一次大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字体由之前的赵体改换为整齐的欧体,版式也由之前的大黑口变为白口,这个变化始于正德,剧于嘉靖,下及隆庆。


《韩诗外传》


08




《韩诗外传》,韩婴(撰)、周小英(题跋并校勘)

明嘉靖十八年,薛氏芙蓉泉书屋刻本,纸本水墨

32 x 18 cm


《韩诗外传》是汉代文学家韩婴所作传记作品。在著述体例上,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著述引诗的传统,采用的“写作套路”大多是先讲一个故事,或发一段议论,然后引《诗》句作为论断。这本书是明嘉靖十八年(1539)薛来芙蓉泉书屋刻本,白口,白鱼尾,版心题书名及卷次。

《湖山胜概》


09




明末套版印刷盛行。使用规格相同的几块版面,在不同部位着上不同颜色,重复叠印而成。书籍因而色彩丰富。


《湖山胜概》,陈昌锡(撰)

明万历,纸本水墨


明万历多色套印本《湖山胜概》堪称中国版画史不能绕过的巅峰杰作之一,现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仅存的孤本,多色套印,手书上板刻写诗歌题咏,图文并茂,诗书画结合,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观,是兼有诗文和精美版画的旅行指南,此次以电子影像形式展出于“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


明万历刻本《湖山胜概》电子影像展出现场

《海内奇观》


10




《海内奇观》
明万历,杭州夷白堂刻本,纸本水墨
37 x 17.6 cm

明代嘉靖、万历之后,旅游业逐渐兴旺,各式各样与旅游相关的出版物也纷纷出现。《海内奇观》即为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旅游指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由杭州书商、夷白堂主人杨尔曾编辑发行刊刻。


全书以图为主,绘制工整,镌刻精妙,收录各地山川名胜图像,是明代版画的重要代表作,被形容为明代旅游指南中最早“收入精美插图,并有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


《玉台新咏》


11




文学史上有两部必读书,一部是《文选》,另外一部就是《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大多是男性写给女性的诗,也有女性写的诗。《孔雀东南飞》就出自《玉台新咏》,《古诗十九首》也是《玉台新咏》里的。所以说这也是一部必读书,读它来学习写诗。

《玉台新咏》展出现场,徐陵(编)

明崇祯,小宛堂刻本,纸本水墨

30 x 18.5 cm


这部明崇祯六年寒山赵均小宛堂刻本,是仿宋本,狭行细字,行间距窄,一行有二十几个字。明代也有几个其他版本,但都非仿宋本。因为看不到原来的宋版书,人们现在想要恢复宋版书的面貌就不能脱离这部明代仿宋本,所以在校勘史、文学史上这本书有重大意义


明崇祯小宛堂刻本《玉台新咏》


 / 清代(1366-1912) / 



清代印刷事业的兴盛普及胜于明朝,并且清朝时间上距离今天比较近,流传至今的清印本特别多,但清印本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统一特点,字体的年代性极不明显,同时代、同地区甚至同一人所刻的几种书,所用字体会各不相同,版式上也五花八门,难寻规律。

《玉台新咏》


12




《玉台新咏》展出现场,徐陵(编)、周小英(题跋)
清光绪,光绪徐氏翻刻小宛堂本,纸本水墨
33.7 x 21.6 cm

这本《玉台新咏》为晚晴光绪年间翻刻小宛堂刻本,虽然依旧为同一文本,行格字数也都依照小宛堂刻本,没有变化,但由于刻书的年代、刻工等因素的不同,精神气度上稍微逊于崇祯小宛堂仿宋本。

《玉台新咏》

《白石道人歌曲》


13




《白石道人歌曲》,姜夔(撰)、周小英(题跋)
清乾隆,杭州鲍氏刻本,纸本水墨
26.5 x 15.5 cm

白石道人即姜夔,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尤其精通音律,能够自己度曲,词格律严密,风格空灵含蓄。这本《白石道人歌曲》就收录了他的歌曲作品。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


14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展出现场,金农(撰)、周小英(题跋)
清乾隆,杭州金冬心刻本,纸本水墨
27.7 × 16.1 cm


冬心先生是金农的号。金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最为重视宋版书,而他在刻书的时候也是让自己的书尽量完美。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清乾隆刻本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是清乾隆年间金冬心的自刻本,摹印精工,装帧考究。金冬心把它当作可以传世的艺术收藏品来做,所印都是小册,选用的竹纸坚韧古雅,印刷用墨取的是捣碎了的晚明清初佳墨碎块,墨光如漆,与纸色相映灿然,然而印数不多,传世稀少,极其难得。

《冬心先生题画记》


15




《冬心先生题画记》,金农(撰)、周小英(题跋)

清同治,桐西书屋刻本,纸本水墨

28.7 x 17.5 cm


“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中与清乾隆年间金冬心自刻本《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同场展出的《冬心先生题画记》为清同治刻本,刊刻在吴县(今苏州)。这两部书可对比观赏。内容上,《画竹题记》仅有画竹,《题画记》收录金冬心画竹、画梅、自写真、画佛、画马这五种题记。

《唐女郎鱼玄机诗》


16



《唐女郎鱼玄机诗》,鱼玄机(撰)、周小英(题跋)
清嘉庆,松江古倪园刻本,纸本水墨
28.4 x 27.5 cm

鱼玄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性聪敏,有才思,喜好读书,工于诗。这本她的诗集是清嘉庆间松江刻本,以宋书棚本为底本。行格如旧,原本为蝴蝶装,这本为线装书。用纸上采用开化纸精印,字口清晰,墨色莹然,赏心悦目。


Tips5纸张趣识

开化纸,又称“开花纸”或“桃花笺”,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质地细腻,洁白柔润,帘纹不显,薄而韧性强,不容易发脆或损坏,也被称作“贡纸”。近几年来,在国家图书馆、复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化纸传统技艺在民间匠人手中实现“复活”,纸寿可达2800年。



《大誓答问》


17




《大誓答问》展出现场,龚自珍(撰)

清道光,杭州龚氏刻本,纸本水墨

26.5 x 17 cm

 
《大誓答问》是龚自珍对经学解说性的一部书。清朝时期,太平军两次攻进杭州,见书就烧,杭州及苏州等江浙一带刻的书和书板大量被烧,印刷的书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大誓答问》是其中的一种,极为难得。我们看到的这部《大誓答问》是道光年间的原书,由杭州著名的刻字铺所刻,杭州道光年间刻字的水平可以从这部书里反映出来,也能从中看出龚自珍的独特性格。


《大誓答问》


《影梅庵憶语》


18



《影梅庵憶语》,冒襄(撰)、周小英(题跋)
清光绪二十六年,沈氏拜鸳楼刻本,纸本水墨
23 x 13.5 cm


这本书是清初著名文人冒襄追忆其妾董小宛的名著,文辞婉丽,久为世人所知。这部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


《习苦斋画絮》


19




《习苦斋画絮》,戴熙(撰)、周小英(题跋)
清光绪,杭州刻本,纸本颜料
26.2 x 15.5cm


《习苦斋画絮》是清代杭州画家戴熙(1801-1860)论画之书,这里看到的是光绪十九年(1893)刊十卷本。半叶十行,字数不等,黑口,黑尾。最难得的是,全书红字印刷,是最初试印的红印本。红印本,又称朱印本,书版刻毕后,先用朱砂或洋红刷印数部,方便作者用黑墨校正,印量一般在五至二十部之间,用意上有点像现代的“初校”。


 / 近代(1840-1949) / 

 


《洛阳伽蓝记》


20




《洛阳伽蓝记》,杨衒之(撰)、周小英(题跋并批校)

近代,珂罗版影印本,纸本水墨

29.2 x 18.1 cm


周杰伦的歌曲《烟花易冷》应该有很多人听过,歌词的创作背景正是源自《洛阳伽蓝记》。这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由北魏杨炫之撰写,《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佛寺),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以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详实记载。《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洛阳伽蓝记》


 / 当前展览 / 




时值两周年庆典,放眼世界更深入其所根植的文化渊源,上海明珠美术馆于2020年1月18日,策划举办题为“风景与书”的独特展览,邀请陈丹青、清川阿莎美(Asami Kiyokawa)、王冬龄、徐冰、严善錞、杨小京、周小英,呈现7位中外艺术家围绕这一母题展开的精彩而多元的当代探索与创造。因为对往昔与当下的共同关切,他们的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折射与唱和,并勾连起艺术史、文学史、书籍史中诸多如星光般璀璨的人物、作品与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参观预约渠道



延伸阅读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以下书籍,欢迎对书籍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翻阅。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

作者:[英]大卫·皮尔森  译者:恺蒂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5380




《古籍版本学》
作者:黄永年  主编:裘锡圭、杨忠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9877534366390


《古书之美》

作者:庆山、韦力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6209



荐书



《<湖山胜概>与晚明文人艺术趣味研究》





《净琉璃室批校本丛刊》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明珠美术馆艺术生活实验室(LAb)
获悉更多商品详情





明珠美术馆PAM

地址: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层

地铁:地铁10号线龙柏新村站3号出入口

公交:804路、721路、867路、149路、931路、虹桥枢纽1路、虹桥镇2路、闵行36路、 闵行18路

停车:共有三个停车场出入口,车辆可从吴中路及虹井路驶入地库(地库车位3000),极为便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